游戏成瘾之殇,家庭教育之失?
研究发现,亲子关系对孩子在网络游戏中的行为有很大影响。图/视觉中国
移动互联时代,儿童接触电子设备越来越普遍。近日,新京报借助K12在线教育平台作业帮、一起科技,新浪网发起了一项问卷调查,累计收到61080个有效数据。来自新浪的调查数据显示,从来不玩手机游戏的儿童数字为0。而在作业帮提供的数据中,仅8%的家长表示孩子从来不玩手机游戏。游戏沉迷已经成为不少中国家庭迫在眉睫的问题。原因是多样的,有的来自家庭:亲子陪伴少,家庭教育缺失;有的来自社会:留守儿童、隔代教育……
专家认为,游戏不是洪水猛兽,对待游戏宜疏不宜堵,建立和谐的亲子关系比一味限制更重要。
1 游戏上瘾 激化亲子关系
“再玩一会儿。”林林目不转睛地盯着手机屏幕玩游戏,激战正酣。门外催促他睡觉的妈妈叹了口气。已经过了晚上11点半了,说好十点必须关手机的。妈妈从无奈到恼火,终于起身强制收走了林林的手机,母子俩各自不愉快地睡去。
这是一个再寻常不过的周末晚上。17岁的林林在河北一所学校上高二,他是寄宿生,只有周末和节假日回家。由于学校不允许带手机,在家的周末时间对他来说格外珍贵。赵东说,他可以不吃饭,不睡觉,但绝不能不玩手机游戏。
就在这个不愉快的夜晚,相隔几百公里的北京,林林的爸爸赵东正驾驶着网约车在北京的夜色里奔波。他是一名滴滴司机。妻子打电话告诉他,如果不干涉,林林能玩游戏玩到凌晨两三点;还告诉他,上次林林考试,全年级1000多人,林林排在第500名左右。而小学时候的林林,成绩从没低于班级前三名。
2019年5月下旬,在瑞士日内瓦召开的第72届世界卫生大会审议通过了《国际疾病分类第11次修订本》,此次修订本中拟将“游戏障碍”列为一种疾病。
“游戏障碍”指的是一种具有可识别明显临床症状的综合征,这些症状与反复玩游戏而导致的痛苦或干扰个人功能有关。训练有素的卫生专业人员诊断游戏障碍为一种行为障碍时,游戏行为模式必须足够严重,导致在个人、家庭、社交、教育、职场或其他重要领域造成重大的损害,通常要持续12个月,表现明显才能诊断。
赵东不知道林林的行为算不算得上“游戏障碍”。但从初中开始,林林对游戏的依赖确实越来越严重了,但他不知道怎么办。
赵东向新京报记者回忆去年年底那次严重的冲突。
去年,他为玩游戏曾找儿子认真谈过几次:“你再不花精力在学习上,以后是没有出路的。”道理林林全都明白,当时谈完孩子懊悔得眼泪差点流出来,再三跟爸爸保证再也不玩了。
但2018年寒假回家,林林却开始央求爸爸,希望能允许他再玩几天:“反正假期长,别的同学也都玩。”磨了很久,赵东心软了,要求他一天最多玩3个小时。
但3个小时之后是又3个小时,林林再次陷入游戏中难以自拔,且变本加厉。林林妈妈气急了,提起棍子打了林林。林林也气急败坏,差点向妈妈还手。而这个已经17岁的男孩子身高早就超过了妈妈。
赵东知道后也气坏了。这在之前是从来没有的事。赵东眼里的林林懂事听话,妈妈感冒他都知道关心照顾,为什么玩起游戏来,林林就像变了一个人?那天太晚了,身在北京的赵东实在没法立刻回家。一气之下,赵东给老家一个朋友打电话,让朋友去自己家搬走了林林的电脑和手机。
亲子之间因为游戏产生冲突的情况比较极端,但林林绝非个例。新京报发起的调查显示,亲子之间经常因玩游戏产生冲突的有3433人,占比10.6%;有过争执但次数较少的样本共15129个,占比46.78%。而从未因游戏产生冲突的样本比例仅不到半数。
2 “防沉迷机制”下的猫鼠游戏
同样为孩子担忧的,是二年级小学生多多的小姑张怡。他们生活在山东农村,最近一段时间,张怡发现多多总是挤眼睛,“估计快近视了。”
多多爸爸妈妈常年在外打工,他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。多多会在爷爷奶奶的手机上下载很多游戏app,“王者荣耀”一定是有的,还有“精灵宝可梦”,以及各种各样张怡都叫不上名字的游戏。
虽然只有二年级,但多多算是“资深玩家”,流行什么游戏他都一清二楚,,王者荣耀都玩得特别溜。而像消消乐、连连看这种简单的小游戏,8岁的多多会嫌弃太低幼了。
张怡发现,每到周末和假期,多多一心只想玩手机。他很会“谈判”:不管是爷爷让他写作业,还是奶奶让他帮忙去小卖部买东西,他都会趁机提出条件要求玩会儿手机游戏。
而对于多多的谈判条件,爷爷奶奶通常会应允。他们对多多没有太严格的约束,更多时候是略带纵容的呵护疼爱。不管上午、下午、晚上,只要醒着,除了吃饭时间,多多就会玩手机游戏,最多的时候,一天累积能玩5、6个小时。
但多多不是总能这样“顺利”地每天玩上6个小时。过了爷爷奶奶这关,他还要想办法骗过游戏的“防沉迷机制”。
从账号注册开始。进入王者荣耀的初始界面,可以看到三种登录方式:游客登录、与微信好友玩、与qq好友玩,然而无论选择哪一种,最终都逃不过一道叫做“实名注册”的门槛。这里需要提交身份信息。
而多多自己的账号被张怡注册成了未成年人模式。根据游戏厂商设置的机制,以腾讯游戏为例,限制未满13周岁的玩家每天限玩1小时(同时每日21:00-次日8:00之间禁玩),13周岁以上未成年人每天限玩2小时。
经常开一局玩到兴头的时候,多多被强制下线。太不尽兴,多多的小脑袋开始想着,能不能请爷爷奶奶帮忙用成年人的身份注册呢?软磨硬泡下,奶奶同意用自己的身份信息帮多多注册账号。
然而,在成人账号的掩盖下,多多有时候还是会被“揪”出来。他不知道的是,在众多游戏玩家游戏屏幕连接的另一端,是游戏的工作人员,他们的工作就是根据用户行为推测,判断哪些成年人账户下可能隐藏着未成年人,继而将这些账户标注为重点监测对象。像“王者荣耀”这些游戏,都具备这样的“反沉迷机制”。
这些游戏厂商工作人员也遇到很多有意思的情况。腾讯游戏后台工作人员告诉记者,他们曾在系统另一端听到有稚嫩的声音,却声称“我是爷爷”;也有孩子偷偷拿到爸爸妈妈的身份证试图通过验证;还有“熊孩子”一人分饰多角逃避网游管控……哭笑不得。
3 “玩游戏是天性,不妖魔化”
调查数据中显示,有29.87%的家长对孩子玩游戏完全反对,近4.3%的家长支持孩子玩游戏。